开二休五,工厂用电严格受限!
近期政府发布了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 双控”政策,对部分制造企业的产能造成了一定影响,部分行业的订单交期不得不延迟。主要涉及广东,江苏,山东,云南,青海,宁夏,广西,四川,河南,重庆和内蒙古等省份。OCOM位于广东省深圳市。我省从9月16日开始实行开二停五政策! 参考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gkigagc0514d0gj.html.
并且中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已于9月发布了《重点区域2021-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,今年秋冬季节(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),部分行业将被重点关注,产能或将被进一步限制。
就目前形势来看,如果我司交货时间有任何延迟,在此表示真诚的歉意。敬请谅解!同时,我们建议您尽早下订单,这样我们可以提前安排产线,从而保证您的订单能够如期交货。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响应。



以下信息,可以帮助您了解为什么发布此政策。(**参考 .:《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》白皮书(4)(中英对照))
三、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
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坚持节能优先方针,树立节能就是增加资源、减少污染、造福人类的理念,把
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。
(一)实行能耗双控制度
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,按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,对各级地方
政府进行监督考核。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、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,引导转变发展理念。对重点用能单位
分解能耗双控目标,开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,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。
(二)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
修订实施《节约能源法》,建立完善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制度,健全节能监察、能源效率标
识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等配套法律制度。强化标准引领约束作用,健全节能标准体
系,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,发布实施340多项国家节能标准,其中近200项强制性标准,实现主要高耗能行业和
终端用能产品全覆盖。加强节能执法监督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严格执法问责,确保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有效
落实。
(三)完善节能低碳激励政策
实行促进节能的企业所得税、增值税优惠政策。鼓励进口先进节能技术、设备,控制出口耗能高、污染重的产品。健全
绿色金融体系,利用能效信贷、绿色债券等支持节能项目。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机制,实施差别电价、峰谷分
时电价、阶梯电价、阶梯气价等,完善环保电价政策,调动市场主体和居民节能的积极性。在浙江等4省市开展用能权
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,在北京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。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,鼓励节能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,
发展综合能源服务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,推行电力需求侧响应的市场化机制,引导节约、有序、合理用电。建立能
效“领跑者”制度,推动终端用能产品、高耗能行业、公共机构提升能效水平。
(四)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
积极优化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现代服务业,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、清洁化改造。
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,全面实施绿色制造,建立健全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机制,开展能效对标达标
。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,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优化建筑用能结构。构建节能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推进交通
运输用能清洁化,提高交通运输工具能效水平。全面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,促进公共机构为全社会节能工作作出表率。
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,促进绿色技术研发、转化与推广。推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、工业节能技术装备
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等。推动全民节能,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
式,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。
(五)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
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汾渭平原等地区为重点,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,推广清洁高
效燃煤锅炉,推行天然气、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煤炭的使用。制定财政、价格等支持政策,积极推进
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。推进终端用能领域以电代煤、以电代油,推广新能源汽车、热泵、电
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。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,在城镇燃气、工业燃料、燃气发电、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
天然气高效利用。大力推进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的供能方式,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,推行终端用能领域多能协同和
能源综合梯级利用。